驚蟄,舒肝排毒,莫負春光
陽氣初驚蟄,韶光大地周。
桃花開蜀錦,鷹老化春鳩。
時候爭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
人間務生事,耕種滿田疇。
——《詠二四氣詩 • 驚蟄二月節》
春雷響,萬物長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節……萬物出乎震,震為雷,故曰驚蟄,是蟄蟲驚而出走矣。”
“微雨眾卉新,一雷驚蟄始。田家幾日閑,耕種從此起”。驚蟄,又名為“啟蟄”。一聲春雷響徹云霄,驚醒了蟄居的動物及各種昆蟲。 此時,桃花盛放,恰似“江上人家桃花枝,春寒細雨出疏籬”,令人陶醉。是萬物生長,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。
一候,桃始華;
桃花開始盛開,自此漸盛,灼灼其華。
二候,倉庚鳴;
黃鸝鳴叫,動物開始求偶。
三候,鷹化為鳩。
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后代,而原本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。古人沒看到鷹,而周圍的鳩多了起來,就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。
驚蟄養生
《黃帝內經》曰:“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夜臥早行,廣步于庭,披發緩行,以便生志。”意思是說,春季萬物復蘇,應晚睡早起,閑庭漫步,使精神愉悅。這才是驚蟄時節起居養生的重點。
再者,早春三月,冷暖變化無常。此時,人體正處于陽氣升發之際,以“春宜養陽,重在養肝”為原則,應繼續御寒助陽。同時,驚蟄時節,各種細菌、病毒蠢蠢欲動,應舒肝排毒,謹防外邪侵襲。
防“倒春寒”
俗話說:“春天孩兒臉,一天變三變。”說明春天是個氣候多變的季節。雖天氣逐步回暖,但早晚寒意猶在,不時還會出現倒春寒。因此,我們應注意保暖,根據天氣變化,隨時加減衣物,避免風寒濕氣入侵,預防感冒。
保“胃”護“腸”
驚蟄過后,萬物復蘇,春暖花開,更是各種病毒、細菌活躍時期。此時,要注意保“胃”護“腸”,預防胃腸疾病。勿食生冷食物,以免腸胃受涼而引起消化道疾病。
保護腸胃,還可以按摩“天樞”、“上巨虛”兩穴。
天樞,在中腹部,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??纱龠M腸道蠕動,增強胃動力。
上巨虛,位于小腿前外側,犢鼻穴直下6寸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。有調和腸胃,通經活絡的作用。
遠離“春困”
驚蟄時節,春光明媚,氣溫回暖,人容易感到困倦、疲乏,無精打采、昏昏欲睡,我們稱之為“春困”。遠離“春困”,除了保證充足的睡眠之外,飲食上宜清淡。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。如芹菜、山藥、蓮子、銀耳、牛奶、雞蛋等食物。
踏青舒郁
驚蟄過后三月天,草木萌動,大地回春。此時的江南,正是“南園春半踏青時,風和聞馬嘶,青梅如豆柳如眉,日長蝴蝶飛”的春色美景。去郊外踏青,舒展筋骨,打開心中的郁結,怡然自得享受生機盎然的春日氣息,莫負這美好的春光。
飲食調理
“減酸增甘”是春季飲食養生的重點。宋代養生學家陳直在《養老奉親書》中提及:“春,肝氣旺,肝屬木,其味酸,木能勝土,土屬脾、主甘,當春之時,其飲食之味,宜減酸益甘,以養脾氣。”
早春乍寒還暖,應多吃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春筍、香椿等溫補性食物烹飪的菜肴及湯羹,有助陽氣生發,調節免疫,預防疾病。
舒肝排毒食單
中醫認為桑葚,味甘酸,性微寒,入肺、肝、腎、大腸經。具有補肝益腎,生津潤燥、烏發明目等功效。
《滇南本草》益腎臟而固精,久服黑發明目。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滋肝腎,充血液,祛風濕,健步履,息虛風,清虛火。
桑葚芝麻粥
原料:
桑葚30 g、大米100g、冰糖、黑芝麻各20g
做法:
1.將桑葚、黑芝麻、大米洗凈備用;
2.鍋中加入適量清水、放入桑葚、黑芝麻、大米、冰糖一起熬煮;
3.待粥煮熟后,即可食用。
對于快節奏生活的我們來說,煮粥費時費力。再者,現在這個時候,市面上的新鮮桑葚較難覓蹤影。想嘗鮮的童鞋別捉急,小柚貼心福利時間到!柚香谷蜜煉桑葚茶,沖泡簡單便捷,省時省力,為你開啟“輕養生”全新生活方式!
柚香谷蜜煉桑葚茶選用藥食同源優質原料,品質卓著。精選具有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”美譽的天津紅花峪桑葚,果實飽滿、顆粒大而緊,口感甜軟,清香多汁。添加優質蜂蜜,甜而不齁,清雅甘潤。可解春燥,清除體內毒素。是明媚春光愜意下午茶之首選。營養豐富,天然純正。不添加色素、防腐劑等,健康純粹。豐盈果肉,果香馥郁。
在這溫暖的春日午后,來一杯蜜煉桑葚茶,生活就是如此簡單美好!
(部分圖片來源網絡)